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當代理論與文學批評(6052)
(Eng.)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Literary Criticism
開課單位 台文所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3 授課教師 麥樂文
選課單位 台文所 / 碩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本課程定位為研究方法入門,將介紹當代理論的發展將,以當代理論對「文學」的解構為中軸,思考理論和研究的不同可能性,進而討論理論如何應用於廣義的文學研究上。課程以完成論文提綱或一篇研討會論文為目標,帶領同學形成特定的問題意識,並釐定相應的研究方法。課程分成兩個部分,前部分為基本概念的理論性探討,作為建立研究方法的先備知識;後半則介紹幾個學術典範,嘗試在對話中建立問題意識並定位自己。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認識當代文學/文化理論發展脈絡,並掌握以理論來分析文本的技術。
專題探討/製作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9/11 引言
Jonathan Culler;李平譯。1998。〈理論是甚麼?〉。《文學理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22。
第2週 9/18 *講授課:文學研究幹什麼?當代理論的脈絡(一):人文主義、結構主義、符號學
第3週 9/25 *講授課:文學研究幹什麼?當代理論的脈絡(二):(新)馬克思主義、後結構主義與當代新議題
第4週 10/2 「作者」的問題
Michel Foucault. 1984. What is an Author? Foucault Reader. 101-120.
鍾秩維。2022。〈殷師的池塘:郭松棻的〈秋雨〉及其七○年代的政治與思想轉折〉。《清華學報》52(4):739~776 。
梁慕靈。2020。〈論1970-1999年台灣文學場域中報章對張愛玲及其作品的想像和形塑〉《文史台灣學報》14:93-123。
第5週 10/9 文本?作品?
Roland Barthes. 1998. “From Work to Text.” Image, Music, Text. Hill and Wang. 155-164.
游勝冠。2021。〈論王文興文學的現世性——以《家變》的族群書寫為考察中心〉。《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5:1-24。
張誦聖。2015。〈第四章 臻於成熟的現代作家〉。《現代主義.當代臺灣:文學典範的軌跡》。臺北:聯經,2015。
第6週 10/16 脈絡與介入
Lawrence Grossberg. 2010. “The Heart of Cultural Studies: Cultural Studies as Radical Contextuality.”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Future Tense. 20-30.
陳佩甄。2023。〈愛的制度化:翻譯、文學與性學共構的「現代愛」〉。《愛的文化政治》。台北:政大出版中心。25-54。
第7週 10/23 專題演講
沐羽:「文學為甚麼不(應該)是一個很酷的東西」
第8週 10/30 期中報告
分享你的期末報告研究計畫,包括題目、方法和前行回顧,並進行討論。
第9週 11/6 專題演講
Jon Kowallis: “New Directions in Transnational Asian Studies” series talk
第10週 11/13 後殖民批評
邱貴芬。1992。〈「發現臺灣」:建構臺灣後殖民論述〉。《中外文學》21 (2): 151-167。
Ashcroft, Bill et. al;劉自荃譯。1998。〈前言〉+〈第二章〉。《逆寫帝國》。駱駝出版。1-14,41-85。
第11週 11/20 冷戰研究
益田肇Masuda Hajimu。2025。〈序章 冷戰究竟是什麼〉。《冷戰到底有多冷?》(Cold War Crucible)。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6-30
林祈佑。緒論、第一章。《常態推想:冷戰台灣與日常性的氛圍》。國立台灣大學台文所博士論文。
王梅香。2015。第一章。《隱蔽權力/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34。
第12週 11/27 場域研究
張誦聖。2022。第二、第三章。《臺灣文學生態:戒嚴法到市場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Bourdieu, Pierre. 1993.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or: The Economic World Reversed.”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Polity. 29-73 or皮耶‧布赫迪厄。2016。〈第二部 2. 作者的觀點:文化生產場域的幾個普遍特性〉。《藝術的法則:文學場域的生成與結構》。典藏藝術家庭。
第13週 12/4 跨國研究
史書美。2023。〈第一章 全球文學的認可機制〉、〈第六章 弱勢族群的跨國主義〉。《跨界理論》。新北:聯經。21-66;251-286。
第14週 12/11 流行文化與亞際文化研究
楊芳枝。2023。〈偶像劇的愛情幻夢政治〉。《台流.華影》。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Hall, Stuart (2019). “Notes on Deconstructiong ‘the Popular’. In Stuart Hall: Selected Writings Vol. 1. Eds. Catherine Hall and Billl Schwarz. Durham: Duke UP. 347-361.
Chua Beng Huat. 2004. “Conceptualizing an East Asian popular culture.”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5 (2).
第15週 12/18 期末報告:小型發表工作坊
第16週 12/25 期末報告:小型發表工作坊
自主學習
內容
   03.製作專題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1. 個人導讀30%
2. 個人期中報告(期末論文計劃)20%
3. 個人期末論文 30%
4. 出席及參與 2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Jeffrey R. Di Leo. 2023. Contemporary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 An Overview. Bloomsbury Academic.
Barry, Peter. 2017. Beginning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Selden, Raman. 2005.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ilearning
課程輔導時間
TUE 1400-1500 請先預約。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5.性別平等   10.減少不平等   16.和平與正義制度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9/08 21:28:11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9 / 17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