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臺灣與亞洲大眾文學研究(6046)
(Eng.) Studies on Taiwan and Asian Popular Literatures
開課單位 台文所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3 授課教師 陳國偉
選課單位 台文所 / 碩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32
課程簡述 本課程針對台灣與日本的大眾文學進行比較,希望探討自20世紀初期即同時接受歐美大眾文學洗禮,也同時在大眾文學的出版類型、歷來出版種類及數量都是最多的兩個亞洲國家,在推理小說、科幻小說、奇幻╱恐怖小說、愛情小說等大眾文學中的各種子文類,所發展的文類思考與想像,及其如何反映在兩地不同的文化脈絡及書寫實踐中。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透過課程中的多重視角,提供臺灣與日本大眾文學形式與內在意義上的對話語境,以及在台灣大眾文學史、日本等亞洲大眾文學史、現代文明發展、社會科層趨勢等跨越文學、比較文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多層面的知識訓練。期能建構臺灣與亞洲大眾文學之間交互影響的參照體系,以啟發研究生對於大眾文學跨國研究之思考、拓展其學術視野,及習得如何操作跨文化、文類、語言的比較論述,建立理論實踐的可能。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口頭報告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導論:在IP的年代裡
第2週 大眾文學的場域性
第3週 現代的想像:從殖民現代性到戰後社會性
第4週 本格的誘惑與新本格的探索
第5週 想像本土推理:21世紀本格及其外
第6週 小說家臥斧演講
第7週 春假放假
第8週 想像的遷徙系譜:中國鬼、台灣妖與日本怪
第9週 幽靈的現代化:都市傳說
第10週 想像的界線:奇幻與恐怖的錯媾
第11週 科幻系譜的文化差異
第12週 末日的起點?:世界中心論的兩種演繹
第13週 科技、人性與身體異變
第14週 言情小說的多重身世
第15週 愛情神話:日本純愛風與台灣網路小說
第16週 期末報告大綱發表
第17週 學生自主學習:聆聽演講
第18週 學生自主學習:聆聽演講
學習評量方式
(一)口頭報告與課堂討論50%
(二)期末論文5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一)Pierre Bourdieu,石武耕等譯,《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16)。
(二)John Storey,李根芳、周素鳳譯,《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台北:巨流,2004)。
(三)邱淑雯編,《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Ⅱ)》(台北:遠流,2003)。
(四)中島利郎編,《台湾探偵小說集》(東京:綠蔭書房,2002)。
(五)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象》(台北:麥田,2004)。
(六)陳國偉,《類型風景:戰後台灣大眾文學》(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3)。
(七)陳國偉,《越境與譯徑:當代台灣推理小說的身體翻譯與跨國生成》(台北:聯合文學,2013)。
(八)楊勝博,《幻想蔓延:戰後台灣科幻小說的空間敘事》(台北:秀威資訊,2015)。
(九)傅吉毅,《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台北:秀威資訊,2008)。
(十)陳瑞麟,《科幻世界的哲學凝視》(台北:三民,2006)。
(十一)Jan Harold Brunvand ,The Vanishing Hitchhiker: American Urban Legends & Their Meanings, London:WW Norton & Co Inc,1989.
(十二)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台北:奇異果文創,2016)。
(十三)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台灣商務,2006)。
(十四)楊若慈,《那些年,我們愛的步步驚心:台灣言情小說浪潮中的性別政治》(台北:秀威資訊,2015)。
(十五)孟樊、林燿德編,《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1992)。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自編講義
課程輔導時間
週二5-6pm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5.性別平等   16.和平與正義制度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1/14 15:04:10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5 / 09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