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
課程名稱 | (中) 華語電影專題(7017) | ||||||||
(Eng.) Seminar on Sinophone Cinema | |||||||||
開課單位 | 台文所 | ||||||||
課程類別 | 選修 | 學分 | 3 | 授課教師 | 李育霖 | ||||
選課單位 | 台文所 / 碩士班 | 授課使用語言 | 中文 | 英文/EMI | N | 開課學期 | 1062 | ||
課程簡述 | 電影是當代重要藝術活動之一,且電影影像的組成也形構了當代人文思維的方式。本課程以「華語電影」為主題,主要將介紹與探索華語電影藝術特殊的表達形式與文化內涵。 | ||||||||
先修課程名稱 | 課程含自主學習 | N |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
課程安排以電影文本解析為主軸,同時輔以相關批評與理論介紹。透過一系列理論與電影文本的閱讀與討論,本課程一方面深化同學對於華語電影影像的理解,同時也希望協助學生掌握國際人文研究趨勢,並培養跨領域研究能力及國際視野。 |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 |||||||||||||
Week 1, March 1:課程簡介與說明 Week 2, March 8: 電影史編纂、類型與其他爭議 *葉月瑜,戴樂為,〈平行電影:戰後影史及重要導演〉 *史書美,〈導論〉《視覺與認同》 Week 3, March 15: 台語電影 梁哲夫,《台北發的早車》(1964)/吳飛劍,《回來安平港》(1972) 辛奇,《地獄新娘》(1965)/《危險的青春》(1969) *洪國鈞,〈類型與國族的糾葛:台語電影二十年〉 *張英進,〈悲情表述與性別空間:1960年代台語片的政治與詩學〉 *林芳玫,〈從英文羅曼史到臺語電影:《地獄新娘》的歌德類型及其文化翻譯〉 Week 4, March 22: 健康寫實電影 李嘉/李行,《蚵女》(1963) 李行,《養鴨人家》 (1965) 白景瑞,《家在台北》(1970) *廖金鳳,〈邁向「健康寫實」電影的定義:臺灣電影史的一份備忘筆記〉 *周俊男,〈聲音政治:試由聲音的角度剖析《蚵女》與《養鴨人家》中的「健康寫實」〉 Week 5, March 29: 瓊瑤文藝片 李行,《啞妻》(1965) 陳鴻烈,《我是一片雲》(1977) *廖金鳳,〈瓊瑤電影意義的「產生與停滯」之初探〉 *林文淇,〈《彩雲飛》、《秋歌》與《心有千千結》中的勞動女性:與瓊瑤1970年代電影的「健康寫實」精神〉 Week 6, April 5 (停課) Week 7, April 12: 武俠電影系譜I (課程演講) 胡金銓,《龍門客棧》 (1967); ---.《俠女》(1971) *卓伯棠,〈胡金銓電影的時間與空間〉 *林文淇,〈從武俠傳奇到國家寓言〉 Week 8, April 19: 武俠電影系譜II 郭南宏,《一代劍王》(1968); ---.《少林十八銅人》(1976) *塗翔文,〈郭南宏的武俠片:類型的跟進與延續〉 *苦茶,〈臺灣與日本的武俠對照記:從郭南宏的電影《一代劍王》說起〉 Week 9, April 26: 武俠電影系譜III 李安,《臥虎藏龍》(2000) 侯孝賢,《刺客聶隱娘》(2015) *陳岸峰,〈武俠美學的傳承、創新與馳想〉 *廖珮芸,〈《刺客聶隱娘》敘事時空研究〉 *廖炳惠,〈在全球化過程中的海外華人離散社群:視覺藝術中政治與文化公民權的分合〉 Week 10, May 3: 台灣新電影大師I 候孝賢,《戀戀風塵》(1985); ---.《最好的時光》(2005) *葉蓁,〈記憶與遺忘(一)〉《想望台灣》 *烏登,〈侯孝賢與台灣新電影〉《無人是孤島》 Week 11, May 10: 台灣新電影大師II 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 ---.《一一》(2000) *葉月瑜,〈搖滾樂、次文化,臺灣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歷史記憶〉 *安德森,〈一一〉《楊德昌》 Week 12, May 17: 台灣新電影大師III 蔡明亮,《不散》(2003); ---.《郊遊》(2013) *歐尼爾,〈電影游弋〉 *林松輝,〈靜止〉《蔡明亮與緩慢電影》 *孫松榮,〈臺灣電影的寫實新景框〉 Week 13, May 24: 政治電影 侯孝賢,《悲情城市》(1989) 林正盛,《天馬茶房》(1999) *葉蓁,〈記憶與遺忘(二)〉《想望台灣》 *烏登,〈還原歷史〉《無人是孤島》 Week 14, May 31: 後殖民電影 王童,《無言的山丘》(1992) 吳念真,《多桑》 (1994) *廖朝陽,〈《無言的山丘》:土地經驗與民族空間〉 *Darrell William Davis (戴樂為),王智明譯,〈借用後殖民:「多桑」與記憶之礦〉 Week 15, June 7: 歷史電影 萬仁,《超級大國民》 (1995) 魏德聖,《賽德克巴萊》 (2011) *陳儒修,〈歷史與記憶:從「好男好女」到「超級大國民」〉 *劉芳礽,〈返復/反覆:魏德聖《賽德克.巴萊》的歷史與再現政治〉 Week 16, June 14: LGBT 電影 周美玲,《飄浪青春》(2008); 張作驥,《醉生夢死》(2015) *張靄珠,〈哀悼愛情〉 *裴開瑞,〈著魔的寫實主義〉 Week 17, June 21: 電影新聲音 戴立忍,《不能沒有你》(2009) 趙德胤,《冰毒》 (2014) *王萬睿,〈少無可歸〉 Week 18, June 28 口頭報告,期末書面報告繳交 *本課程大綱將視實際需要調整。 |
|||||||||||||
學習評量方式 | |||||||||||||
1. 出席與課堂參與(若無特殊原因,修課學生應出席每週課程,並積極參與課堂上討論):30% 2. 課前問題表(修課同學應在上課前先行觀看電影與閱讀教材,並於上課前繳交問題表,約2-3段落,以不超過一頁為原則):20% 3. 口頭報告(預計將於最後一週上課時段舉行):10% 4. 期末書面報告(於最後一週上課時段繳交,以中文寫作,8000-10000字為原則):40% |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
無特定教科書 |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
如上述授課內容。 | |||||||||||||
課程輔導時間 | |||||||||||||
星期四下午5:00-6:00,或另約時間 |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 |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4 / 27 |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