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秦漢史料研究(6024)
(Eng.)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Chin and Han Dynasties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游逸飛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碩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32
課程簡述 本課程嘗試「因材施教」,透過秦漢史料研究,訓練研究生掌握學術研究的基本能力。本課程嘗試從內容與性質兩種角度,呈現出秦漢史料的多元面向,藉此讓研究生了解秦漢史多元的一面。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本課程希望提供學生對秦漢史的基本理解,並透過閱讀、討論與寫作等方式,培養學生分析歷史資料的基礎能力。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課程概述/秦漢史料學
第2週 政治史(皇帝):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湖南益陽兔子山秦二世詔書簡/秦始皇陵
第3週 外交史:漢遺單于書/額濟納漢簡〈始建國二年詔書冊〉/南越王墓隨葬波斯銀盒
第4週 制度史(官制):班固《漢書.百官公卿表》/湖北江陵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秩律》/漢長安城
第5週 法制史:程樹德《九朝律考》/岳麓秦簡/《漢魏洛陽故城南郊東漢刑徒墓地》
第6週 經濟史:桓寬《鹽鐵論》/《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海昏侯墓隨葬貨幣
第7週 社會史:應劭《風俗通義》/洪适《隸釋》/河南內黃三楊莊農村遺址
第8週 飲食史:劉熙《釋名.釋語言》/湖南沅陵虎溪山漢簡《美食方》/洛陽燒溝漢墓陶倉
第9週 環境史:崔寔《四民月令》/秦漢官印與封泥/內蒙古哈克遺址孢粉分析
第10週 思想史:董仲舒《春秋繁露》/定縣中山王墓《論語》/漢畫像石中的孔子見老子圖
第11週 史學史:《東觀漢記》/睡虎地秦簡《編年記》/巫鴻《武梁祠》
第12週 經學史:班固《白虎通》/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甘肅《武威漢墓》
第13週 宗教史:《太平經》/漢墓〈解注文〉/陝西鳳翔雍山祭天遺址
第14週 方術史:《後漢書.方術列傳》/周家臺秦簡/安徽阜陽雙古堆汝陰侯墓隨葬式盤
第15週 文學史: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漢代銅鏡銘文/阿房宮
第16週 書籍史:《漢書.藝文志》/山東臨沂銀雀山漢簡篇題木牘/漢畫像石中的講經圖
第17週 語言史:許慎《說文解字》/湖南龍山里耶〈秦更名方〉/朝鮮德興里壁畫墓「十三郡太守來朝圖」
第18週 藝術史: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山東蒼山漢代畫象石題記/四川漢代石闕
學習評量方式
具體評量與配分方式將視授課情況調整。
研究報告(80%):修課學生於學期初訂定修課目標與規劃(事後可調整),期中繳交初稿,期末前上臺報告,期末繳交定稿。以上除了定稿,均須在上課共同討論。修課學生若無特定修課目標與規劃,平時則研讀授課教師的新書《製造「地方政府」——戰國至漢初郡制新考》(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1),期末繳交研讀心得並上臺報告。
平時成績(20%):以平時上課的發言為主要給分依據。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一) 主要參考書目
1. 工具書與資料庫
王暉、賈俊俠,《先秦秦漢史史料學》,北京:中社科,2007。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漢語大詞典》,北京:漢語大詞典,2000。迄今最全面的中文詞典,所列舉的詞義皆引證文獻,且按照時代排序,便於追索詞義演變,並瞭解某些詞義在某時期並不存在
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成都:四川辭書,1985。
陳久金編,《中朝日越四國歷史紀年表》,北京:群言,2008。東亞四國的紀年表,便於對照
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鄭州:大象,1997。詳細到日的中國史時間表,便於與西曆對照
李崇智編,《中國歷代年號考》,北京:中華書局,2001。較完整收錄中國歷代帝王的年號,頗便查閱
譚其驤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1982。迄今最詳實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惜未修訂
周振鶴、李曉杰、張莉,《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秦漢卷》,上海:復旦大學,2015。在中國歷史地圖集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討秦漢時代的政區變遷。
高明士編,《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臺北:行政院國科會,2004。比較完整介紹了1945年以來臺灣史學界的研究成果,適於臺灣地區學子入門參考
張傳璽、胡志宏、陳柯雲、劉華祝編,《戰國秦漢史論文索引1900—1980》,北京:北京大學,1983。
張傳璽編,《戰國秦漢史論著索引續編:論文 1981—1990  專著 1900—1990》,北京:北京大學,1992。
張傳璽編,《戰國秦漢史論著索引三編1991-2000》,北京:北京大學,2002。
清華同方光碟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等,「中國知識資源總庫」迄今最全面的中國大陸期刊、報紙、學位論文及會議論文的電子資料庫,大部分資料可下載。唯其數量過於龐大,品質良莠不齊,初學者不易鑑別資料好壞
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 完整收錄臺灣期刊,但無法下載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ndltd.ncl.edu.tw/ 完整收錄臺灣的博碩士論文,部分可下載
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www.airitilibrary.com/ 收錄臺灣及中國大陸的期刊與博碩士論文,雖不全,但皆可下載
2. 傳世文獻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全文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 迄今最便使用的中國傳世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五億字),唐代以前的文獻幾乎一網打盡,且有標點
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迄今最全面的中國傳世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二十億字),無標點,便於查找宋代以後的文獻
[西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趙生群等點校,《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3。
[明]凌稚隆輯校,李光縉增補,有井範平補標,《史記評林》,臺北:地球,1992。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1998。
[日]水澤利忠,《史記會注考證校補》,東京:史記會註考證校補刊行會,1957-1970。
韓兆琦,《史記箋證》,南昌:江西人民,2004。
韓兆琦,《新譯史記》,臺北:三民,2011。
徐蜀編,《《史記》訂補文獻彙編》,北京:北京圖書館,2004。
《二十五史補編》編委會編,《史記兩漢書三史補編》,北京:北京圖書館,2005。
馬非百,《秦集史》,臺北:弘文館,1986。
[清]孫楷編,徐復訂補,楊善群校補,《秦會要》,上海:上海古籍,2004。
[南宋]徐天麟著,《西漢會要》,上海:上海古籍,2006。
[南宋]徐天麟編著,《東漢會要》,上海:上海古籍,2006。
王雲度,《秦漢史編年》,南京:鳳凰,2011。

3. 出土文獻
王輝、王偉編,《秦出土文獻編年訂補》,西安:三秦,2014。
謝桂華、李均明、張俊民編,《中國簡牘集成[標註本]》,蘭州:敦煌文藝,2001。
李均明,《古代簡牘》,北京:文物,2003。簡要
[日]冨谷至著,劉恒武譯,《木簡竹簡述說的古代中國——書寫材料的文化史》,北京:人民,2007。具有深刻問題意識的通論
駢宇騫、段書安,《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北京:文物,2006。全面
李均明,《當代中國簡帛學研究(1949-2009)》,北京:中社科,2011。全面的簡帛研究概述
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武漢:武漢大學,2014。
孫慰祖、徐谷富編,《秦漢金文彙編》,上海:上海書店,1997。
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北京:線裝書局,2009。
周曉陸編,《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10。
丁唯涵,《戰國秦漢漆木器文字彙編》,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5。
陳偉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武漢:武漢大學,2012。里耶秦簡的進階整理(五分之一)
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14。

4. 出土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文物秦漢史》彩色圖文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
劉慶柱、白雲翔編,《中國考古學:秦漢卷》,北京:中社科,2010。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2008。結合文物與文獻的漢代物質文化史的巔峰之作,當你穿越到秦漢的最佳指南
徐龍國,《秦漢城邑考古學研究》,北京:中社科,2013。

(二) 各講參考書目(待補)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周五上午10:00-12:0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5 / 09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