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永續資源、能源暨碳管理(0225)
(Eng.) Sustainable Energy, Resource and Carbon Management
開課單位 通識中心
課程類別 必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王鴻勳
選課單位 不限系所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中)
為了培育永續能源、資源管及碳管理等內涵核心能力及發展,本課程採取滾動式修正報告模式,涵蓋能量轉換模式及永續居家(校園)資源暨能源環境調查實作活動等課程內容。
在碳管理分析方面,說明及運用各種管理方式控制環境污染問題,用於體現了友善環境的科學發展,同時減少資源消耗、實現循環經濟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科學基礎。
首先在能量轉換有關物理原理,因能量轉換過程的不同,造成科技產品運用的環境議題,以校園環境能源暨資源盤查及建築體與建築物內部及周邊學習環境問題調查等活動實習步驟、文件及管理作法,達到減緩調適行動之具體實作能力。

(Eng.)
Due to cultivate core competencies and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energy, resource and carbon management, the physical principles of energy conversion and the practical document of the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e adopted with the rolling correction.
In terms of the carbon management analysis, to explain and use various management methods for contro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issued to reflec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a friendly environment, while the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is achieving and reduc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for circular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 environmental topic is caus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products.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activities with the specified documents such as the forms of campus(house) environmental energy and resource inventory and building interior and surrounding for learn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applied to achieve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bility of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actions.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 瞭解科學與能量關聯性
2. 應用量測儀器技能
3. 減緩調適行動之影響及因應策略
4. 清潔生產機制與碳管理實施內涵
5. 培養撰寫調查計畫報告能力

(Eng.)
1. Realizing the link between the science and energy
2. Applying skill through the use of the measuring tools.
3. Mi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adaptation actions and coping strategies
4.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Connotation of Carbon Management.
5. Developing the ability and skill to survey and write projects in plan and report.
1.人文素養
2.科學素養
3.溝通能力
4.創新能力
5.國際視野
6.社會關懷
15
20
20
15
15
15
專題探討/製作
討論
實習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作業
作品
實作
其他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課程說明及能源利用問題概述
第2週 能源利用問題及能量運用概述
第3週 能源運用類型及力學轉換
第4週 能源運用類型及能量轉換
第5週 能源運用類型及化石燃料
第6週 溫室效應及汙染來源
第7週 綠色能源及供電系統
第8週 電磁系統及電能發展
第9週 電磁理論及供電系統
第10週 原子放射效應與運用
第11週 清潔能源系統及技術的作用
第12週 碳足跡分析及概要
第13週 碳足跡分析實施方法
第14週 永續校園(居家)環境調查說明及操作
第15週 建築體與室內學習環境問題調查及操作
第16週 永續校園環境調查報告檢核及繳交
自主學習
內容
   01.參與專業論壇、講座、企業分享等產官學研相關交流活動
   02.閱覽產業及學術相關多媒體資料
   03.製作專題報告
   04.產官學機構參訪與實務體驗

學習評量方式
出缺席/學習態度/作業完成度(25%)
個人作業(筆記、心得報告、測驗等項目)(25%)
分組議題討論(影音議題及環境調查等項目)(25%)
專題/實習調查報告(25%)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主要教科書:
黃文良(譯),中文名稱-能源:運用及環境,滄海圖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Roger A. Hinrichs, Merlin H. Kleinbach, Energy: Its Use and the Environment(5e), Brooks/Cole, 2013.
MJ佛朗凱蒂等人(張志強等人譯),2016,碳足跡分析-概念、方法、實施與案例研究,科學出版社。
次要參考書:
陳維新,2017,能源概論,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林憲德,2018,建築產業碳足跡,詹氏書局。
SERMM & SDCMM 講義內容,2013,台灣德國萊因技術監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相關參考資料:
Scott Grinnell, Renewable Energy & Sustainable Design 1e, 2016.
王革華,張勝雄,潘恆堯,朱紹祚等人,2008,能源與永續發展,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自編環境調查講義及表單文件。
網路環保暨能源議題影片。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另行公告,請見課程資訊網iLearning公告內容。
課程輔導時間
另行約定。
建議可登入https://lms2020.nchu.edu.tw/,可採取線上通訊討論。
修習環境生態變遷與永續發展或綠色能源等相關課程較佳。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4.教育品質   08.就業與經濟成長   13.氣候行動提供體驗課程:Y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8/20 08:52:55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8 / 30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