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科技史導論(2033)
(Eng.) Introduction to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開課單位 歷史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許宏彬
選課單位 歷史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041
課程簡述 這是一門西方科技史的導論課程,旨在介紹學生二十世紀中葉以來西方科技史的研究取徑與主要議題,並試圖引導學生思考科技知識與日常生活間的關聯,進而引發學生對於科技史的興趣並積極參與各種科技相關議題的討論。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科學與技術無疑已成為近代社會中最為重視的合法知識。本課程將邀請同學從歷史的觀點來深入理解「科技與社會」間交引纏繞、相互建構的關係。近代科技史的書寫自孔恩(Thomas Kuhn)於1962年發表《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以來有極大的轉變。本課程不採編年史方法來介紹西方科技的演變,而是以「取徑」及「議題」為授課核心。首先,本課程將細讀三本科技史經典研究,借此引入幾個孔恩及後孔恩時期研究科技史的重要取徑,包括典範、社會建構、知識社會學以及行動者網絡等等。輔以課堂間幾個重要的課題與案例的討論,具體思考不同取徑使用的優勢與侷限,並拉近科技史與一般史,乃至於我們日常生活間看似遙遠,實則隱而未顯且密不可分的牽連。
專題探討/製作
網路/遠距教學
討論
講授
書面報告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作業
測驗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第一週21/2、動搖科技與社會間的疆界:從科學史、科技史到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簡稱STS)

第二週28/2、228和平紀念日休假

第三週7/3孔恩之前的科學史
A. 陳瑞麟,《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台北:群學,2010,第2章〈歸納與驗證〉、第3章〈否證與假設的檢驗〉。
B. 希斯蒙都(Sergio Sismondo)著,林宗德譯,《科技與技術研究導論》,第1章〈科學與技術研究之肇始〉。

第四週14/3、《科學革命的結構》Ⅰ:常態科學與典範
A. 孔恩(Thomas Kuhn)著,《科學革命的結構》,原序及第1-4章。
參考資料:
B. 陳瑞麟,《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第4章〈典範、常態科學與科學革命〉。
C. 希斯蒙都(Sergio Sismondo)著,《科技與技術研究導論》,第2章〈孔恩革命〉。

第五週21/3、《科學革命的結構》Ⅱ:典範與科學革命
A. 孔恩(Thomas Kuhn)著,《科學革命的結構》,第5-9章、附錄二〈典範〉。

第六週28/3、《科學革命的結構》Ⅲ:科學革命與世界觀的改變
A. 孔恩(Thomas Kuhn)著,《科學革命的結構》,第10-13章、後記。

第七週4/4、掃墓節、兒童節放假

第八週11/4、知識社會學與強綱領:《利維坦與空氣泵浦》Ⅰ
A. 史蒂文.謝平與賽門.夏佛合著,《利維坦與空氣泵浦 》,第1-2章。
參考資料:
B. 陳瑞麟,《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第8章〈社會中的科學〉。
C. 希斯蒙都(Sergio Sismondo)著,林宗德譯,《科技與技術研究導論》,第5章〈強綱領與知識社會學〉。
D. 黃之棟等人訪談、編譯,〈「強」不強有關係:布洛爾(David Bloor)訪談錄〉,《科技、醫療與社會》第十期(2010年4月),頁237-264。

第九週18/4 期中考:兩題申論題,以《科學革命的結構》為主。考試時可參閱《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

第十週25/4、《利維坦與空氣泵浦》Ⅱ
A. 史蒂文.謝平與賽門.夏佛合著,《利維坦與空氣泵浦 》,第3-4章。

第十一週2/5、《利維坦與空氣泵浦》Ⅲ
A. 史蒂文.謝平與賽門.夏佛合著,《利維坦與空氣泵浦 》,第5-6章。

第十二週、9/5、《利維坦與空氣泵浦》Ⅳ
A. 史蒂文.謝平與賽門.夏佛合著,《利維坦與空氣泵浦 》,第7-8章。

第十三週16/5、建構論與行動者網絡:《我們從未現代過》Ⅰ(繳交期末書評大綱)
A.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我們從未現代過》,第1-2章。
參考資料:
B. 陳瑞麟,《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第8章〈社會中的科學〉。
C. 希斯蒙都(Sergio Sismondo)著,林宗德譯,《科技與技術研究導論》,第6章〈科學與技術真實的社會建構〉、第7章〈行動者網絡理論〉。
D. 拉圖(Bruno Latour)原著,傅憲豪等人譯,〈關於使用行動者網絡理論從事資訊系統的研究:一個(有點)蘇格拉底式的對話〉,《科技、醫療與社會》第六期(2007年4月),頁201-230。

第十四週23/5、《我們從未現代過》Ⅱ
A.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我們從未現代過》,第3章。

第十五週30/5、《我們從未現代過》Ⅲ
A.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我們從未現代過》,第4-5章。

第十六週6/6、科博館《茶香臺灣特展》參訪

第十七週13/6、期末「與科普對話」書評報告(繳交演講或參訪心得)

第十八週20/6、期末「與科普對話」書評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1. 期中考:20%。
2. 期末「與科普對話」報告大綱:10%
3. 期末「與科普對話」報告:10%口頭+30%書面
4. 演講或參訪心得:10%
5. 出席及討論參與:20%。
6. 未到課達6次以上(含6次、含請假)不得繳交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教科書:
孔恩(Thomas Kuhn)著,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錢永祥譯,《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遠流,1994。
史蒂文.謝平與賽門.夏佛合著,蔡佩君譯,《利維坦與空氣泵浦:霍布斯、波以耳與實驗生活》,台北:行人,2006。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原著,余曉嵐、林文源、許全義等譯,《我們從未現代過》,台北:群學,2012。

參考書目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2004年。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性別》,台北:群學,2004年。
傅大為,《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台灣》,臺北:群學,2005。
希斯蒙都(Sergio Sismondo)著,林宗德譯,《科技與技術研究導論》,台北:群學,2007。
李尚仁主編,《帝國與當代醫學》,台北:聯經,2008。
陳恆安、郭文華、林宜平主編,《科技渴望參與》,臺北:群學,2009年。
陳瑞麟,《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台北:群學,2010。
史蒂文•謝平著,許宏彬、林巧玲譯,《科學革命:一段不存在的歷史》,台北:群學,2010。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原著,余曉嵐、林文源、許全義等譯,《我們從未現代過》,台北:群學,2012。
陳瑞麟,《認知與評價:科學理論與實驗的動力學(上、下冊)》,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2。
大衛.艾傑頓(Edgerton, D),〈查爾斯.史諾:英國科學的「反歷史」評論者〉,收錄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2004,頁107-122。
連敦•溫納(Langdon Winner)著,方俊育、林崇熙譯,〈技術物有政治性嗎?〉,收錄於吳嘉苓、雷祥麟、傅大為主編,《科技渴望社會》,頁123-150。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雷祥麟譯,〈直線進步或交引纏繞?人類文明長程演化的兩個模型〉,收錄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社會》,頁79-105。
進步史觀的實例:楊玉齡、羅時成,《肝炎聖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台北:天下遠見,1999。 楊玉齡,《一代醫人杜聰明》,台北:天下遠見,2002。
陳政亮,〈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對科學信念的反思〉,《科技、醫療與社會》第六期(2008年4月),頁145-200。
雷祥麟,〈劇變中的科技、民主與社會﹕STS (科技與社會研究) 的挑戰〉,《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5期(2002年3月),頁123-71。
湯瑪斯.休斯( Thomas P. Hughes),〈美國的電氣化過程:系統建構者〉,收錄於吳嘉苓、雷祥麟、傅大為主編,《科技渴望社會》,頁19-77。
Karin Garrety著,方俊育譯,〈社會世界、行動者網絡與爭議:以膽固醇、飲食中脂肪與心臟病為例〉,收錄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社會》,頁265-330。
Andrew Pickering, “From science as knowledge to Science as practice,” Science as Practice and Cul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pp. 1-28.
Ian Hacking, “The Self-Vindication of the Laboratory Sciences,” Science as Practice and Culture, pp. 29-64.
李尚仁,〈看見寄生蟲:萬巴德絲蟲研究中的科學實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八卷第二期(2007年),頁225-259。
戴麗娟,〈馬戲團、解剖室、博物館--黑色維納斯在法蘭西帝國〉,收錄於李尚仁主編,《帝國與當代醫學》,台北:聯經,2008,頁191-222。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E-Campus
課程輔導時間
週三下午15.00-17.00,請務必先預約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9 / 03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