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植物營養學(3135)
(Eng.) Plant Mineral Nutrition
開課單位 土環系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3 授課教師 高培慈
選課單位 土環系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帶領同學認識植物礦質營養學的學科發展脈絡、植物吸收、傳輸與利用養分之機制、營養與作物生產之間的關聯性等。除此之外,將透過課堂討論引導同學認識全球農業現況以及學科與農業之間的關聯性。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Y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具備對於植物養分利用原理之基本認識以及與作物營養管理方法之間的關聯性。
2.透過課堂討論強化思辨與溝通能力。
1.具有土壤環境科學之基本知識與實務技能的應用
2.跨領域整合與自主學習
3.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
4.瞭解國際脈動與培養人文素養
30
30
20
20
習作
討論
講授
出席狀況
書面報告
測驗
作業
其他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課程內容與上課方式介紹(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第2週 礦物質營養學之發展歷、之定義與分類(The history,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ineral nutrients)
第3週 植物根系營養吸收機制(Ion uptake mechanisms of individual cells and roots)
第4週 養分在植物體內的傳輸機制 (Nutrient transport in plants)
第5週 葉及地上部對養分之吸收於釋放(Uptake and release of elements by leaves and other aerial plant parts)
第6週 植物營養與作物產量之關聯 (Mineral nutrition, yield and source-sink relationships)
第7週 巨量元素在植物內之功能(Functions of macronutrients)
第8週 期中考
第9週 微量元素在植物內之功能(Function of micronutrients)
第10週 植物有益元素(Beneficial elements)
第11週 植物營養管理與作物品質之關聯(Plant nutrition and crop quality)
第12週 植物營養缺乏與毒害之診斷(Diagnosis of deficiency and toxicity of nutrients)
第13週 土壤有效養分(Nutrient availability in soils)
第14週 植物營養與作物病蟲害之關聯(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第15週 植物根系發展、根圈生物化學與植物營養(Root growth, Rhizosphere biochemistry in relation to plant nutrition)
第16週 期末考 自主學習活動週 自主學習活動週
自主學習
內容

學習評量方式
個人課堂出席
課堂小組討論
期中與期末考
自主學習活動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P. Marschner. 2012. Marschner’s Mineral Nutrition of Higher Plants (Third Edition). Elsevier.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課程輔導時間
星期三下午7, 8 節 (如老師不在,可寄郵件詢問)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02.消除飢餓   15.陸地生態   17.全球夥伴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無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7 / 04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