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紀錄片與台灣社會(2007)
(Eng.) Documentary Film and Taiwan Society
開課單位 台文學士
課程類別 選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廖瑩芝
選課單位 台文學士 / 學士班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開課學期 1141
課程簡述 此課程首先奠定同學對紀錄片定義、形式與核心課題之認識基礎,再以當代台灣紀錄片為例,討論其形式與內涵如何實踐紀錄片之真實性、敘事性與倫理考量,並進一步討論其如何反映台灣社會各面向之議題、文化與時代精神。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1. 奠定對紀錄片之認識
2. 台灣紀錄片於形式與內容上之實踐
3. 台灣紀錄片中之社會議題與文化

討論
講授
出席狀況
口頭報告
其他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課程簡介
第2週 主體與時代精神
第3週 紀錄片觀點與脈絡
第4週 個人經驗與文化史
第5週 個人經驗與文化史
第6週 紀錄片媒材與架構
第7週 台灣近代電影史微觀
第8週 論壇討論
第9週 性別與臺灣社會
第10週 論壇討論:私敘事與社會之微觀再現
第11週 宗教與家庭創傷
第12週 論壇討論
第13週 父子情結與文化傳承
第14週 論壇討論
第15週 影像美學、形式與倫理
第16週 紀錄片概念企劃繳交
自主學習
內容
   03.製作專題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論壇討論 50% / 論壇提問與討論30% / 課堂討論 20% / 課堂發言加分/期末加分作業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紀錄片
日常對話 Small Talk (黃惠偵,2016)
我的叛逆年代 My Generation ( David Batty, 2017)
法國光影半生緣 A Journey Through French Cinema (Bertrand Tavernier, 2016)
紅盒子 Father (楊力州,2016)
乘著光影旅行 Let The Wind Carry Me (姜秀瓊,2009)
神人之家 A Holy Family (盧盈良,2023)

參考書目
Barsam, Richard M.著,王亞維譯。(2012)。《紀錄與真實 : 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二版.。臺北市: 遠流。
Nichols, Bill著,井迎兆譯。(2020)《紀錄片導論》,初版。臺北市: 五南圖書。
Winston, Brian編。(2023)。《紀錄片當代讀本》。新北市: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道明著。(2020)《紀錄片 : 歷史, 美學, 製作, 倫理》,修訂三版。臺北市: 三民書局。
林木材著。(2012)《景框之外 : 台灣紀錄片群像》,初版。臺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邱貴芬著。(2016)。《看見台灣 台灣新紀錄片研究》,初版。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郭力昕著。(2014)《真實的叩問 : 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初版。臺北市: 麥田, 城邦文化。
Grierson, John. (1966) “First Principles of Documentary” in Grierson on Documentary ed. Forsyth Hardy.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145-156.
Nichols, Bill. (2017)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iLearning
課程輔導時間
Mon. 17:00-18:00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08/06 18:01:03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9 / 17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