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介紹特用作物(茶類)栽培管理與加工並融入AI技術應用、化學成分、品質鑑定與保健。
Introducing the cultivation management and processing of specialty crops (tea), incorporating AI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chemical composi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nd health benefits.
|
1.專業知識。 |
2.問題分析與邏輯推理。 |
3.溝通技巧。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課程介紹(課程說明、AI基本概念) |
第2週 |
茶葉栽培與製造(茶類分類、產業現況、製造概論與品質影響因素、AI如何協助茶產業提高製造效率及品質控制) |
第3週 |
茶葉化學概論(茶多酚、咖啡因、胺基酸與茶湯風味的關聯) |
第4週 |
茶葉化學概論(製程條件與化學變化) |
第5週 |
環境對物質代謝之作用(AI、感測器、影像辨識、數據分析在茶園與加工中的應用概念) |
第6週 |
學生自主學習(彈性教學) |
第7週 |
環境對物質代謝之作用(AI、感測器、影像辨識、數據分析在茶園與加工中的應用概念) |
第8週 |
期中考 |
第9週 |
綠茶製造化學(殺青與乾燥對茶葉成分與品質影響) |
第10週 |
烏龍茶製造化學(半發酵特性與香氣形成機制) |
第11週 |
紅茶製造化學(完全發酵對兒茶素、芳香物質轉化的影響) |
第12週 |
學生自主學習(彈性教學) |
第13週 |
茶葉儲存化學(不同保存條件對茶葉香氣與成分的影響;儲存期間資料監測與AI應用) |
第14週 |
專題報告 |
第15週 |
專題報告 |
第16週 |
期末考 |
自主學習 內容 |
   03.製作專題報告 1.文獻搜尋與導讀:使用AI或學術搜尋系統並蒐集文獻與獻彙整。
2. 專題製作與指導:資料整理、報告撰寫與簡報設計。 |
|
學習評量方式 |
課堂參與、作業、報告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相關國內外期刊報告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
課程輔導時間 |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01.消除貧窮   03.健康與福祉   04.教育品質   08.就業與經濟成長   12.責任消費與生產 | 提供體驗課程: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