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9/9 前言:文學與社會的可能關係
指定:王梅香。2014。〈台灣文學作為作品社會學研究對象的發展與可能〉。《社會分析》 9:111-149。
參考:Raymond Williams. 1977. “Literature.” Marxism and Literature. Oxford.
|
第2週 |
9/16 文本的內與外:文化研究的論辯
Richard Hoggard. 1966. “Literature and Society.” The American Scholar, Vol. 35, No. 2 (Spring, 1966), pp. 277-289
Richard Hoggard. 1969.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Society.”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
第3週 |
9/23 「作者」死了麼?
Michel Foucault. 1984. What is an Author? Foucault Reader. 101-120.
Roland Barthes. 1998.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Image, Music, Text. Hill and Wang. 155-164.
|
第4週 |
9/30 場域、資本、交換:文學作為一種經濟
指定:張誦聖。1994。〈當代臺灣文學與文化場域的變遷〉。《中外文學》 24(5):128-132。
參考:Bourdieu, Pierre. 1993.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or: The Economic World Reversed.”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Polity. 29-73
|
第5週 |
10/7 日治時期的社會想像:解殖的本土
指定:賴和短篇選讀。
參考:陳建忠。2002。〈解構殖民主義神話:論賴和文學的反殖民主義思想〉。《中外文學》31(6):93-131。
|
第6週 |
10/14 當代回溯日治的社會想像:共時的理想
指定:楊熾昌詩作選讀。
參考:邱貴芬。2023。〈第五章 跨媒介敘述的臺灣文學世界想像〉。《臺灣文學的世界之路》。台北:政大。149-174。
|
第7週 |
10/21 現代.現代性.現代主義
指定:王文興。《十五篇小說》(選讀)台北:洪範,1985。
參考:張誦聖。2015。〈第二章 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崛起〉。《現代主義.當代台灣:文學典範的軌跡》。台北:聯經。43-76。 |
第8週 |
10/28 期中報告 |
第9週 |
11/4 期中報告 |
第10週 |
11/11 白色恐怖與記憶政治
陳映真。2001。〈鈴鐺花〉、〈山路〉、〈趙南棟〉。《鈴鐺花》。洪範。
參考:陳建忠。2003。〈末日啟示錄:論陳映真小說中的記憶政治〉《中外文學》 32(4):113-143。
|
第11週 |
11/18 工廠裏的人
楊青矗〈秋霞的病假〉、〈工廠的舞會〉。《工廠女兒圈》。
陳佩甄。2024。〈感覺民主:冷戰女性主義與其餘的女人〉。《冷戰的感覺結構》。臺北:政大出版社。
謝世宗。2015。〈愛情、性與婚姻的政治經濟學-再論楊青矗的小說〉。《台灣文學研究》9:283-319。
|
第12週 |
11/25 文學論戰與政治運動
葉石濤。1979。〈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台灣鄉土作家論集》。遠景。
蕭阿勤。2012。《重構台灣》。台北:聯經。184-203。
|
第13週 |
12/2 新殖民主義、台灣與文學改編政治
黃春明〈蘋果的滋味〉(原著小說);萬仁〈兒子的大玩偶.蘋果的滋味〉(改編電影)
參考:
黃儀冠。2005。〈台灣鄉土敘事與「文學電影」之再現(1970s-1980s)-以身份認同、國族想像為主〉。《臺灣文學學報》。6:159-192。
謝世宗。2015。〈文學改編、媒介特質與自我解構:〈蘋果的滋味〉的比較敘事學研究〉。《藝術學研究》17:153-181。
|
第14週 |
12/9 照護的基礎建設
洪伯豪《老大人》
簡媜。2022。〈侍病者是下一個病人〉。《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增訂版):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
參考:2019。〈高齡社會下的情感 《老大人》導演洪伯豪訪談〉(上篇與下篇),iLOOKER網。
李欣倫主編。2023。《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臺灣文學館策畫,遠流出版。
|
第15週 |
12/16 期末報告 |
第16週 |
12/23 期末報告 |
自主學習 內容 |
   01.參與專業論壇、講座、企業分享等產官學研相關交流活動 參與講座、研討會、展覽等文化活動,並撰寫心得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