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引導學生認識與學習有關近年來發展迅速之土木工程非破壞檢測與結構健康監測技術,尤其是混凝土材料之品檢技術與橋梁結構健康監測。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非破壞檢測與結構健康監測技術之簡介
|
第2週 |
應力波法原理(穿透法與反射法) |
第3週 |
應力波法(內部與表面裂縫之檢測) |
第4週 |
應力波法檢測之應用實習(表面裂縫深度檢測) |
第5週 |
輻射法、磁電法(鋼筋檢測) |
第6週 |
磁電法(鋼筋檢測)、紅外線熱影像法
|
第7週 |
透地雷達法 |
第8週 |
期中考 |
第9週 |
無線感測器之介紹與應用 |
第10週 |
橋梁結構變位與應變監測 |
第11週 |
無線動態應變計與邊緣運算
|
第12週 |
無線感測器之應用實習
|
第13週 |
橋梁結構健康監測(一) |
第14週 |
橋梁結構健康監測(二) |
第15週 |
橋梁動態地磅 |
第16週 |
期末考
自主學習(參加相關的演講、工作坊或研習教師指定的教材)
自主學習(參加相關的演講、工作坊或研習教師指定的教材) |
自主學習 內容 |
|
|
學習評量方式 |
平時上課表現:10%、期中考(不開書):35%、期末考(不開書):35%、其它(實習、問答):20%。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教科書
1. 自編講義
2. “Nondestructive Test Methods for Evaluation of Concrete in Structures,” ACI 228.2R-98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自編講義 |
課程輔導時間 |
星期四16:10-17:00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