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1. 藉由實驗方式了解木材各項性質之測定方法。
2. 藉由實驗結果探討木材物理與力學特性間之相關性。 |
| 1.(木材科學組)森林學基本知能。 |
| 2.(木材科學組)生物材料特性之理論與實務。 |
| 3.(木材科學組)森林資源開發應用之理論與實務。 |
| 4.(木材科學組)功能性生物材料(含製漿造紙)之理論與實務。 |
| 5.(木材科學組)生質能源開發之理論與實務。 |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6週加自主學習) |
| 週次 |
授課內容 |
| 第1週 |
本學期課程內容說明與實驗分組 |
| 第2週 |
木材之物理性質分析(一)平均年輪寬之測定法 |
| 第3週 |
木材之物理性質分析(二)木材之密度與含水率 |
| 第4週 |
木材之物理性質分析(三)木材之吸濕性與吸水性 |
| 第5週 |
木材之物理性質分析(四)木材之收縮率 |
| 第6週 |
木材之物理性質分析(五)木材之膨脹率 |
| 第7週 |
木材之物理性質分析(六)木材之熱特性 |
| 第8週 |
綜合討論與分組報告 |
| 第9週 |
木材之力學性質分析(一)非破壞性試驗與非破壞性評估 |
| 第10週 |
木材之力學性質分析(二)木材之抗壓試驗 |
| 第11週 |
木材之力學性質分析(三)木材之抗拉試驗 |
| 第12週 |
木材之力學性質分析(四)木材之抗彎試驗 |
| 第13週 |
木材之力學性質分析(四)木材之抗彎試驗 |
| 第14週 |
木材之力學性質分析(五)木材之抗剪試驗 |
| 第15週 |
木材之力學性質分析(六)木材之表面硬度試驗 |
| 第16週 |
期末實務測驗與分組報告 |
自主學習 內容 |
   01.參與專業論壇、講座、企業分享等產官學研相關交流活動    03.製作專題報告
|
|
| 學習評量方式 |
| 平時考與出席30%、期中考30%、期末考40% |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1.中華民國國家標準第451-460號、第6714、6715、14630、14631號。
2.王松永(2018)木材物理學(增訂版)物理性質篇,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王松永(2018)木材物理學(增訂版)強度性質篇,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蔡如藩(1985)木材力學性質,徐氏基金會。
5.Bodig J. Jayne BA.(1982)Mechanics of Wood and Wood Composites. VNR, New York.
6.Kollmann FF., Cote WA.(1975)Principles of 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 Solid Wood. Springer-Verlag.
|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1.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451~CNS 460。
2. 自編講義。 |
| 課程輔導時間 |
| 每週二下午18:00~19:00。 |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 12.責任消費與生產   15.陸地生態 | 提供體驗課程: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