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W01 09/12 課程介紹 |
第2週 |
W02 09/19 概念史
陳榮強,〈華語語系研究:海外華人與離散華人研究之反思〉,《中國現代文學》22(2012): 75-92。
|
第3週 |
W03 09/26 概念史
史書美,〈何謂華語語系研究?〉
|
第4週 |
W04 10/03 概念史
王德威,〈「根」的政治,「勢」的詩學:華語論述與中國文學〉 |
第5週 |
W05 10/10 台灣:去漢化與現代性的糾纏
學術論文:邱貴芬,〈性別政治與原住民主體的呈現:夏曼.藍波安的文學作品 和Si-Manirei的紀錄片〉,《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6期(2012): 13-49。
文學文本:夏曼藍波安〈冷海情深〉
|
第6週 |
W06 10/17 台灣:日本化的華文
學術論文:朱宥勳,〈陳映真:憂悒的罪咎的語言〉,《戰後中文小說的「日本化」風格:鍾肇政、陳千武、郭松棻、陳映真、施明正》(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文學文本:陳映真〈鄉村的教師〉
|
第7週 |
W07 10/24 台灣與馬來西亞:日本,台語歌,南洋浪子
學術論文:陳培豐,〈不同時空下的台日天涯淪落人:1960年代台語流行歌曲和社會邊緣人〉,《文化研究》28期(2019): 61-106。
文學文本:李永平〈望鄉〉
|
第8週 |
W08 10/31 馬來西亞:校外專家演講 |
第9週 |
W09 11/07 馬來西亞:破中文實驗
學術論文:黃錦樹,〈華文╱中文:「失語的南方與語言再造」〉,《馬華文學與中國性》(台北:元尊文化,1998),頁26-51。
文學文本:黃錦樹〈阿拉的旨意〉
|
第10週 |
W10 11/14 期末報告摘要發表 |
第11週 |
W11 11/21 香港:打造「我們」
學術論文:謝曉虹,〈城市漫遊者及「我-們」的「本土」:重讀西西《我城》〉,《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56卷2期(2018): 73-113。
文學文本:西西《我城》(節錄)
|
第12週 |
W12 11/28 菲律賓:校外專家演講 |
第13週 |
W13 12/05 美國:華「人」與華「文」
學術論文:黃秀玲,〈全球視野與在地性:一個華美研究學者眼中的世界華文/華人文學〉,《中山人文學報》40期(2016): 35-61。
文學文本:白先勇〈芝加哥之死〉
|
第14週 |
W14 12/12 美國:移民第二代的跨國結盟
學術論文:劉威廷,〈台美文學的生命政治、跨境後人類與後鄉土逆寫—以潘相如的《身後朱顏》為例〉,《中外文學》53期4期(2024): 95-99。
文學文本:徐華《保持真誠》
|
第15週 |
W15 12/19 期末報告發表 |
第16週 |
W16 12/26 期末報告發表 |
自主學習 內容 |
   01.參與專業論壇、講座、企業分享等產官學研相關交流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