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 大學國文(1704)
(Eng.) College Chinese
開課單位 通識中心
課程類別 必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石美玲
選課單位 不限系所 授課使用語言 中文 英文/EMI N 開課學期 1101
課程簡述 本課程運用「敘說故事」與「資訊運用」的元素,扣合本校學術專業特色,結合資訊能力的培養、數位媒材的應用,企圖改變單純的口說敘事,期許學生面對複雜難解的議題時,能建立獨有的敘寫能力;凝聚創新能量,產出具有美感的圖文海報、報章雜誌、影像紀錄等數位作品;擬定行動實踐,將習得的經驗反饋到原本的知識敘寫、媒材運用,使學生進入社會前已兼具敘事能力和運用數位媒材之能力,幫助學生擬定策略以解決現今社會與產業問題,方能因應資訊社會的變遷。
教材第一單元預定於第一週至第九週教授,主題為認識及定位自己。首先,就「文化傳統下知識份子的自我辨證」觀察,可先透過司馬遷〈太史公自序〉來予理解,描述自己的家族以及自己的生命歷程與志業的結合,也提出旅行與研究結合的學術精神,並揭示「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的理想,以生活世界為基礎,深入認識生活世界之外的「變」,理解不同時代的人們的特殊性與共同性。范曄〈班超傳〉記載班超「投筆從戎」之事跡,原為著名史學家,但外在的異族威脅,使他立志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重新定位自己,成就大業。玄奘《大唐西域記》選,玄奘為釐清學習佛法時遭遇的疑惑,決意排除萬難前往印度,訪求佛教經典、參訪佛陀聖蹟,其不畏艱辛探求真理的意志、觀察體解異國民情的努力,是年輕學子放眼世界、實踐理想的極佳典範。女性作家李清照〈金石錄後序〉亦在動亂中重新思索自我生命,以及她對於傳統文化所展現的開闊格局以及世界性的關懷,藉此開拓同學們更深廣的人文精神。孟瑤〈以天地為家─談器度〉,導引同學以擴大自己胸襟來自許,開發個人的價值,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女性同學更應該注重自己的器度,讓自己更加茁壯。其次,從「感性/知性思維與自我身分認同」檢視,在我們經歷了啟蒙之後,隨即面對的就是社會文化之間的衝突與辯證,林文月〈說童年〉描述童年對於身分認同的心態調整,藉由閱讀他人的歷史經驗,瞭解並尊重多元的群體文化,進而可回顧自我生命歷程,明白人生發展與社會變遷的關係。楊秋忠〈我的求學及研究的足跡〉,藉由回顧楊忠秋院士的求學歷程與研究軌跡,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期望同學自我覺察並認識及定位自己。瓦歷斯‧諾幹〈關於「我」這個命題的辨證〉,思考原漢之間的族群問題,有助於跨越本有的族群認同,擴展視野。柯裕棻〈行路難〉,深刻思索負笈到他鄉求學會遇到何種困境,進而實踐自己理想。
教材第二單元預定於第十週至第十八週教授,主題為善待在地的環境。環境孕育萬物生命,而生命包含物象與物質層次,透過莊子〈逍遙遊〉探討生命如何超脫空間的有限性,展現出一種自適超然的懷抱,面對萬物生命必然所存的困厄、衝突,得到心靈的調養後,才能以仁心與慈懷善待環境。余光中〈埔里甘蔗〉、〈惠蓀林場〉,前者是引發余光中生根寶島的甘蔗;後者則是描寫中興大學惠蓀林場的風貌,其中有山水,也有臺灣冷衫和蟬鳥等生物的呈現。吳晟〈雨豆樹下的負荷〉引導同學能夠真正認識校園自然生態。楊秋忠〈宇宙自然與人生的奧妙〉則是期許同學靜心觀察,覺察大自然與人生的內在聯繫,反思個我存在與宇宙自然間的道理,定能領悟出自己的意識能量。蔡佳珊〈「龍貓教授」王升陽與森林秘密世界!白千層舒緩殺菌土肉桂抗氧化,寶藏挖不完〉,本校王升陽教授著眼樹木乃至森林生態的功能與貢獻,克服過於偏頗功利主義與道德至上的觀點,以科學精神務實申論森林為人所用的對策,展現出「善待」的智慧。蔡雅瀅〈淺談台塑集團告莊秉潔教授案〉,透過本校莊秉潔教授的訴訟案,思索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權衡議題,學術研究的專業對具公益性事項所提出的呼籲該如何看待。方力行〈海洋與台灣〉、廖鴻基〈帶你回花蓮─偽虎鯨〉,台灣四面環海,有豐富且壯麗的海洋景色及資源,而身為台灣島民卻對此自然環境,不僅陌生亦缺乏關懷,前者呈現在地臺灣本身的海島地理特性,勾勒臺灣生命資源與海洋間緊密的依存關係;後者描述出没在台灣東部外海的魚族,及其面臨人類破壞生態的生命困境,亦有為海洋請命之意涵。
先修課程名稱
課程含自主學習 N
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使學生具有人文關懷的內涵,專業學術的結合,技術能力的開發,確實落實多元敘事力的建立,彰顯敘事能力如何跟專業結合的典範,為本校學生的未來奠定社會關懷與專業知識的基礎。
1.人文素養
2.科學素養
3.溝通能力
4.創新能力
5.國際視野
6.社會關懷
100
0
0
0
0
0
專題探討/製作
講授
討論
測驗
作業
出席狀況
作品
實作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週次 授課內容
第1週 中秋節彈性放假
第2週 同步遠距教學,內容包括:
1.課程大綱、評量方式、教材、課輔時間、班級規約 說明
2.短講競賽與日期、語文能力前測 說明
3.授課進度、作業主題及其書寫重點、繳交期限 說明
※※請同學課後構思作業1:短講文字稿(講題範圍:第一單元)
第3週 ★ 語文能力前測(8:20~10:00)
※購買課本、填寫座位表
※課後書寫作業1:短講文字稿
第4週 雙十節彈性放假
第5週 ★線上跨領域講座—王升陽:躲在森林裡的芳香維他命
※繳交作業1--短講文字稿
※提醒第七、八週班級短講競賽注意事項
第6週 1.檢討同學作業1之書寫問題。
2.孟 瑤〈以天地為家──器度〉導讀與補充
※繳交加分作業:「講座回饋單」
第7週 1.孟 瑤〈以天地為家─—談器度〉賞析與補充
2.班級短講競賽 (20人,每人2分鐘)
※※課後構思:讀書心得 (書目見iLearning「課程資訊」)
第8週 1.孟 瑤〈以天地為家──談器度〉賞析與補充
2.班級短講競賽 (20人,每人2分鐘)
※※課後構思:讀書心得
第9週 期中考──課堂書寫讀書心得(當天繳交)
第10週 ※檢討讀書心得書寫問題
1.孟 瑤〈以天地為家──談器度〉賞析與補充
2.司馬遷〈太史公自序〉導讀與補充
(短講複賽--11/24(三)12:00~14:00,每人3分鐘)
第11週 1.司馬遷〈太史公自序〉導讀、賞析與補充
第12週 1.司馬遷〈太史公自序〉賞析、補充與討論
※繳交作業2—〈故鄉風物誌〉或〈中興尋寶〉手工書
第13週 1.司馬遷〈太史公自序〉賞析、補充與問題抽問
第14週 1.司馬遷〈太史公自序〉賞析、補充與討論
2.楊秋忠〈我的求學及研究的足跡〉導讀、賞析與討論
(短講決賽--12/22(三)12:00~14:00,每人5分鐘)
第15週 1.楊秋忠〈我的求學及研究的足跡〉導讀、賞析與討論
2.余光中〈埔里甘蔗〉、〈惠蓀林場〉導讀、賞析與補充
第16週 1.余光中〈埔里甘蔗〉、〈惠蓀林場〉賞析與補充
2.方力行〈海洋與台灣〉導讀、賞析與補充
3.莊子〈逍遙遊〉導讀
第17週 1.莊子〈逍遙遊〉賞析與補充
2.期末測驗 說明
第18週 ※期末主題閱讀測驗
學習評量方式
一、討論及學習表現(含出席率、上台短講)22%
二、作業(含讀書心得、專題作業、報告或多媒體作品)44%
三、授課文章評量26%
四、語文能力測驗8%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授課內容全數取材自中文系編纂之共同教材:《中興國文》第五版。
※參考書籍:
(一)認識及定位自己
1.司馬談〈論六家要指〉、〈報任少卿書〉
2.席慕蓉〈蒙文課〉
3.莫那能〈恢復我們的姓名〉
4.拓拔斯‧塔瑪匹瑪《最後的獵人》
5.夏曼‧藍波安《冷海情深》、《大海之眼》
6.邱妙津《鱷魚手記》
7.王鼎鈞《人生試金石》
8.孟瑤《浮雲白日》
9.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10.林文月《飲膳札記》
11.琦君《青燈有味似兒時》
12.簡媜《月娘照眠床》
13.詹宏志《綠光往事》
(二)善待在地的環境
1.吳晟《店仔頭》、《無悔》、《筆記濁水溪》、《一首詩一個故事》
2.蘇軾〈食荔枝〉
3.郭沫若〈石榴〉
4.王潤華〈熱帶水果皇族的家譜〉
5.余光中《白玉苦瓜》
6.廖鴻基《討海人》、《鯨生鯨世》、《23.97的海洋哲思課》
7.徐仁修《福爾摩沙‧野之頌》
8.吳明益《迷蝶誌》
9.黃怡《綠色先行者》
10.莊周《莊子》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mlshih@dragon.nchu.edu.tw
課程輔導時間
星期一17:00~18:00,地點:人文大樓927研究室。(請先預約)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提供體驗課程: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性別平等意識,不得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更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1/12/23 14:37:27 列印日期 西元年/月/日:2025 / 8 / 04
MyTB教科書訂購平台:http://www.myt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