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
課程目標 |
核心能力 |
配比(%) |
教學方法 |
評量方法 |
透過本課程認識台灣現代詩發展歷史與文化脈絡,並在研讀文本內容中學習論述、研究特定現代詩議題。進而培養閱讀與創作現代詩的興趣。 |
3.能具備古今文學閱讀、詮釋與鑒賞之基礎能力。 |
4.能進行文化鑑賞與文藝創作之基礎能力。 |
|
|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考試進度-共18週) |
週次 |
授課內容 |
第1週 |
0909
課程介紹與說明 |
第2週 |
0916
文類闡義:現代詩是什麼
從黃凱德,〈中文系男孩的失戀宣言〉談起 |
第3週 |
0923
現代詩的創作與日常(Ⅰ):顧城、潘柏霖、葉青、曹馭博作品選讀 |
第4週 |
0930
日治時期台灣新詩(Ⅰ):農工生活樣貌
|
第5週 |
1007
日治時期台灣新詩(Ⅱ):異國情調的台灣凝視 |
第6週 |
1014
課堂作業1 |
第7週 |
1021
如歌的行板:瘂弦與紀弦,林亨泰作品選讀
|
第8週 |
1028
宗教與意志:周夢蝶與林泠作品選讀
|
第9週 |
1104
期中考週 |
第10週 |
1111
詩控餐桌:陳黎、亮孩、也斯作品選讀
|
第11週 |
1118
現代詩的創作與日常(Ⅱ):唐捐、烏青、陳柏伶、江文瑜作品選讀 |
第12週 |
1125
課堂作業2 |
第13週 |
1202
現代青年樣貌:林燿德、林蔚昀、吳晟、劉克襄、夏宇作品選讀
|
第14週 |
1209
二次元世界——動漫、電玩、童話:宋尚緯、鴻鴻、洪萬達、洪丹作品選讀 |
第15週 |
1216
時事、政治與認同:任明信、廖錦鳳、吳芬、煮雪的人作品選讀 |
第16週 |
1223
詩的可能:影像詩
非文字呈現的現代詩作品 |
第17週 |
1230
課堂作業3 |
第18週 |
0106
期末綜合報告(上傳ilearning3.0) |
|
學習評量方式 |
課堂作業三次、出席率(60%)原則上不補交
期末綜合報告(40%) |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
訊雜誌社編,《台灣現代詩史論——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台北:文訊雜誌社,1996年。
孟樊,《台灣當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出版社,1995年。
孟樊、楊宗翰,《台灣新詩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22年。
張雙英,《二十世紀台灣新詩史》,台北:五南出版社,2006年。
楊宗翰,《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北:新銳文創,2012年。
陳義芝,《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台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鄭慧如,《台灣現代詩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19年。 |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
其他:教師講義及指定閱讀作品詩集。(ilearning3.0) |
課程輔導時間 |
請先與老師討論聯繫
antinomy11@gmail.com
日夜互選加簽有門檻限制請禮貌來信詢問,第一週未出席不予以加簽。 |
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連結網址) |
04.教育品質   05.性別平等   10.減少不平等 | 提供體驗課程:N |
|